hc8meifmdc|2000500C5845|qds185861161_db|dt_channel_article_news|content|0xf6ff2a0a000000002d01000001000f00
來源:制冷快報
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冷鏈物流業獲得了從未有的發展機遇,尤其是近幾年,我國政府高度重視,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輔助引導,受此影響,冷庫在全國各地興建。但殊不知,快速興建除了切實推動我國冷庫產業高速發展,無意中還產生了諸多問題和痛點,并引起了行業及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思考。
一、冷庫**存在隱患
冷庫是冷鏈供應鏈核心樞紐,是承載我國冷鏈騰飛的重要根基。但其存在的**隱患,也讓世人為之感到緊張和恐慌。誘因主要有三方面:
1、氨成主要“導火索”
據研究,目前,冷庫制冷系統主要分為“液氨制冷系統”、“氟利昂制冷系統”以及“二氧化碳制冷系統”。
其中,液氨制冷系統優點主要體現為,制冷劑相對氟利昂要廉價,制冷效果好;缺點為有毒、具有危險性,跟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濃度,遇到明火容易**,所以一般難以實現自動運行,需要人工操作。
當有明火引燃、空氣中液氨濃度達15%-25%、溫度達600攝氏度等三種條件滿足時,液氨或者氨氣就會發生爆炸。
另據相關數據顯示,近6年間,我國較大冷庫事故報道不少于110起;2014年底,涉氨制冷企業近2.3萬家,專項治理期間,限期整改企業占52%,停產停業整改企業占10%,取締關閉企業7%,排查存在重大**隱患4000余處。
2、其他易燃物質成誘因
在冷庫內,也可能存放著某些物質,可以釋放出類似于油類氣態狀物質或其他***,當時間長了,達到一定濃度,如果有明火靠近,火周圍小部分先燃燒,然后慢慢擴散,互相點燃,直至**。
另外,電路**措施出現故障也會引起火災,但冷庫一般只會失火。
二、冷庫成本居高不下
據了解,長期以來,冷庫建設、運營成本居高不下,并逐漸引起業內廣泛關注與思考,萬噸級冷庫建設成本預算高達4210萬元,年運營成本預算高達1404萬元。
按照冷庫建設類型分析,自動化高架冷庫主要建設成本除了結構部分外,還包括了堆垛機、輸送機、自控門、穿梭車等倉儲自動化設備及控制系統,根據不同的冷庫布局和吞吐量等,造價也不相同。根據有關了解,同樣建設一座25000噸冷庫,土建多層冷庫按照傳統的冷庫形式配置設計,自動化高架冷庫采用行業內較為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和制冷設備、不銹鋼外殼保溫方式等,總的建設成本都在8000萬到9000萬元之間。另外,裝配式冷庫多數指鋼結構庫房、保溫庫板拼裝方式的冷庫,一般為單層,占地面積較大,由于鋼結構造價比土建結構低,再加上近年鋼材價格持續走低,其建設成本總體較低。
按照冷庫運營成本分析,由于節能推廣和節能技術應用不充分,我國冷庫每年耗電量約為150億kwh,單位容積能耗 30-50kwh/m3/a,且缺乏能耗評級認證標準。冷庫能耗主要集中在制冷系統(能耗與冷庫的維護機構、室外溫差有很大關系)。另外,以“北、上、廣”為例,北京市五環以內冷庫出租平均價格為3.2-3.5(天/噸/元),五環以外定價區間為2.2-2.8(天/噸/元);上海市冷庫出租平均價格為4-4.5(天/噸/元);廣東省冷庫出租平均價格為3-3.5(天/噸/元)。除此之外,在人工成本方面,冷庫的工作環境差,對作業人員要求高。以25000噸規模冷庫為例,土建多層冷庫和傳統裝配式冷庫一般需要大量人工勞作、操作設備和管理,以60人計算,按行業平均薪資水平估算,人工成本每年達到300多萬元。自動化冷庫,由于采用了大量自動化設備、信息化系統等,作業人員數量大大減少,該規模冷庫可能僅需20人,人工成本每年下降到100多萬元。運營成本的其他方面還包括設備折舊、設備維護、投資利息等。
三、“兩重”及“兩輕”突出
據了解,“兩重”、“兩輕”,主要表現為重建設、重數量,輕運營、輕管理,使得冷庫的經濟、社會、**效益不明顯。
具體來看,主要運營及管理挑戰如下:
1、數據及記錄的“采集”、“保存”及“分析”比較困難;冷凍裝置等系統的輸出無法根據“季節”、“外部溫度”及“消費者數量”等因素進行調節;另外,無法優化設備運行會導致能耗過高。
2、冷庫實施統一質量控制作業規范,而且還容易導致錯誤報告、浪費維護資源等。
3、對設備故障響應遲緩,可能會增加食品腐敗變質的情況。因此,食品浪費將會增加,運營成本也會面臨上升風險。
4、預算上的制約使企業只能著眼于短期成本效益,而犧牲了運營效率和食品**的長期改變。
5、我國冷庫能耗普遍偏高,電費支出居高不下。
四、冷庫安裝公司規模小
冷庫工程設計施工存在部分安裝市場混亂,無證設計、無證安裝、無證施工現象也比較普遍。小作坊式的冷庫工程公司會在冷庫的隔熱材料、制冷系統容器機管道的可靠性選用、結構性配置、科學性流程會形成大量隱蔽性故障,**無法保障。
五、冷庫分布及溫區失衡
冷庫分布及溫區供需失衡現象比較明顯。據中冷聯盟調研數據顯示,山東、廣東、上海、福建、河南、遼寧、天津、浙江、湖南、北京等十省市冷庫約占全國總容量70%,優勢明顯;另外,華東地區冷庫容量遠超其他大區,約占全國總容量40%。關于冷庫溫區分布,低溫庫占比71.8%;中溫庫占比:12.7%;高溫庫占比10.5%;氣調庫占比4.3%;速凍庫占比0.5%。
另外,我國冷庫還存在工程后期運維保障堪憂、主要設備質保期太短等問題和痛點。
十九大報告指出,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,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、優化經濟結構、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,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。一定要堅持質量好、效益優先,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、效率變革、動力變革,提高全要素生產率,著力建設實體經濟、科技創新、現代金融、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,著力構建市場機制**、微觀主體有**、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,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。
冷庫作為投資熱點,即是重資產投入,也是供應鏈核心樞紐,更是急需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。
根據“中國冷鏈熱力圖:2018版《全國冷鏈物流企業分布圖》數據”可以推斷,今后,我國冷庫產業發展將帶動各領域龍頭企業搶灘市場,形成“定制型、合營型、自建型”冷庫三足鼎立市場新業態。
另據總體觀測和中冷聯盟秘書長全國會員調研服務反映來看,冷庫投資趨于理性,但相關問題依舊令人擔憂,鑒于此,“2018中國冷庫產業大會——第38屆中國冷鏈物流萬里行走進內蒙古活動”將于7月12-13日在呼和浩特市盛大開幕,主要關注“冷庫行業發展趨勢與方向、新科研與技術創新、能耗評估與節能方案、全壽命管理與無人值守、人才短板補充、冷庫行業去杠桿與降成本可行性研究”及冷庫產業問題、痛點等,屆時,中冷聯盟將邀請政府領導、專家學者、企業代表等,針對這些冷庫熱點話題、問題、痛點,展開深入而廣泛地研討,并將匯總的報告、數據、生動的模型,在論壇上進行分享,歡迎各位代表蒞臨研討。
聲明: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自其它平臺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。